哈萨克族有什么代表性的事物
1、乐器:冬不拉 冬不拉,又名东不拉、东布拉,北亚和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族的传统弹拨乐器,在哈萨克斯坦、蒙古、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以及中国新疆、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哈萨克族、鄂伦春族中尤其流行。

c1C2绿色通道3天下来
复制微信号
2、二,哈萨克族的传统娱乐有:赛马(分为春赛马和走马赛)、马上摔跤、摔跤、刁羊、姑娘追、猎鹰、阿肯弹唱等。
3、黑走马,哈萨克语“卡拉角勒哈”,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,它广泛流传于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居住区。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,意为“黑色的走马”。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:“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支翅膀”。
4、哈萨克族的特色食品是那仁。那仁是一种哈萨克族的一种牧区佳肴。通常选用马肉、或者羊肉为材料(熏马肉、熏羊肉味道更好),煮熟后放在大铁盘里。肉汤里煮熟皮带面后,连汤带面浇在熏马肉上。
5、黑走马 ,哈萨克语“卡拉角勒哈[1]”,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,它广泛流传于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居住区。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,意为“黑色的走马”。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:“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支翅膀”。
6、冬不拉易学易带,深受哈萨克族喜爱。拉奏乐器以“库布孜”为代表,演奏起来声音类似小提琴,但形状比小提琴复杂,上端向里弯,琴腹如勺,腹面张开,背面蒙有羊皮,琴弦用马尾或牛筋制成。
什么叫冬不拉琴?
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。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,或扁平或瓢形,琴杆细长,上面有8—10个品位,两根丝弦或钢丝弦,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。
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,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,或扁平或瓢形,琴杆细长,上面有810个品位,两根丝弦或钢丝弦,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。
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乐器。冬不拉琴杆细长,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两种。一般用松木或桦木制作,琴颈即指板,过去多用整木斫成。音箱上有发音小孔,张羊肠弦两根,琴身有羊肠弦品位。冬不拉是哈萨克人的传统乐器。
关于新疆的详细资料(例如总面积,人口,民族风情)
新疆面积166万平方公里,2019年底常住人口25222万人。新疆位于中国西北地区,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。面积166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,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。
截止2021年5月6日,按照新疆省政府的介绍,新疆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2500余万(含兵团常住人口320余万),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84%,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11%。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,简称“新”,首府乌鲁木齐市,位于中国西北边陲,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。面积161585万平方公里,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,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。常住人口24467万人(2017年末)。